浙江天然石材的形成與展布特點
天然石材由天然巖石經機械加工而成。天然巖石的產出與巖石形成時的地質作用和產出的大地構造位置有關。
浙江以江山-紹興斷裂帶,即現在的浙贛線為界,分為浙西北和浙東南兩個大地構造單元。在地質歷史上,浙西北揚子古陸的東南邊緣,而浙東南屬華夏古陸的一部分。這兩部分大約在8億年前的晚元古代發(fā)生了碰撞拼貼,奠定了浙江的大地輪廓。但浙西北和浙東南具有不同的地質演化歷史。
浙西北自碰撞拼貼后,一直經歷凹陷—抬升—凹陷的過程,海進海退,反反復復,不斷地接受不同的沉積,所以浙西北發(fā)育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全部地層,巖石類型有砂巖、泥巖、灰?guī)r、白云巖等。因此,石灰?guī)r、白云巖等大理石都集中在浙西北地區(qū),中國名特石材品種—“杭灰”,就取材于中生代的黃龍組灰?guī)r。長期的地質演變,也使一些泥質、粉砂質巖石發(fā)生淺的變質作用,形成板石,如常山、安吉一帶的板巖,就是浙江板石的重要資源。
而浙東南自碰撞拼貼以后,一直隆起抬升,始終處于風化、剝蝕過程,因此浙東南一帶很少有晚元古代、古生代的地層。而到了中生代,浙江在大地構造位置上鄰近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交接帶,因此,構造作用和巖漿作用都十分劇烈,形成大片的巖漿巖,包括侵入巖和火山巖,而這侵入巖和火山巖大都集中在浙東南地區(qū)。
浙東南地區(qū)中生代燕山期的巖漿巖特別發(fā)育,燕山期侵入巖的出露面積達5000多km2,占全部侵入巖出露面積的91%以上。燕山期侵入巖巖性多樣,有輝長巖、石英閃長巖、石英正長巖、花崗閃長巖、花崗巖、鉀長花崗巖等。以上侵入巖被廣泛用作花崗石石材的原料,如石材“龍泉紅”取自龍泉住龍鎮(zhèn)王尺坑的鉀長花崗巖,“墨玉”取自嵊縣貴門鄉(xiāng)上塢山村的輝長巖,“安吉紅”和“楓葉紅”則分別取自安吉縣原山河鄉(xiāng)水淋坑的普通花崗巖和花崗斑巖,“芝麻花”采自文成縣雙桂鄉(xiāng)竹基灣的石英閃長巖等。
與大規(guī)模的巖漿侵入活動相對應,浙江燕山期火山作用也十分劇烈,浙江省內火山巖出露面積高達42250 km2,占浙江全省基巖面積的53.38%。有部分火山巖被用作花崗石材的原料,如石材“紫檀香”就取自磐安縣朝陽林區(qū)的熔結凝灰?guī)r;嵊州“東方紅1號”則取材于嵊州石磺鎮(zhèn)的球泡流紋巖。。
客服熱線:











